老厂响起新轰鸣
——周口盘活闲置资产探索转型升级新路纪实
来源: 周口日报 时间: 2025-10-16 07:57:00 访问量:0

字体大小[ ] 打印

分享:

  “AAAC-117电阻≤0.283Ω/km、单丝抗拉强度≥325MPa……”10月12日下午,在河南通达久通电缆有限公司(简称通达久通)的研发实验室内,尼日尔客户代表与公司技术人员逐一核对抽检产品的测试数据,确认各项参数是否达标。

  通达久通副总经理辛雨坤介绍,这笔订单价值超过800万美元。目前,产品订单已排至年底,生产线全天运转,工人轮班作业,正在全力赶制。他指着车间内堆放整齐的电缆说:“这些产品即将发往全国各地,有的将通过海运出口至南美洲、非洲地区。”

  难以想象,如今产销两旺的这家企业,5年前曾一度停产。通达久通的“重生”与快速发展,是“十四五”期间周口推动产业转型、优化营商环境、激发市场活力的生动缩影。

  从“业绩辉煌”到“停产沉寂”:老企业的困境之思

  通达久通的前身是成立于2012年的河南久通电缆有限公司(简称久通电缆)。初创阶段,久通电缆凭借绝缘电线、中低压电力电缆等产品迅速占领市场,2014年产值突破5亿元,跻身全省同类企业前五,成为周口电缆产业的一张“名片”。

  “那时的厂区天天车水马龙,拉货的卡车一直排到大门外。”2013年便入职久通电缆的惠斌说,“企业鼎盛时期不仅带动周边200多人就业,也是地方的纳税大户。”

  市场从不等人。随着电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,久通电缆未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,仍然固守传统铜电缆生产,错失了发展新材料的市场机遇,加之企业跨界经营分散了资金与管理精力,2017年左右逐步陷入困境,生产线陆续停工。

  “看着设备上的积灰,心里真不是滋味儿。”正在成缆机旁上料的老员工王斌说,“当时不少同事被迫另谋出路,但大家始终盼着企业能‘活过来’。”

  久通电缆的困境并非孤例。“十四五”初期,作为农业大市的周口,面临着产业结构偏重、企业活力不足、闲置资产难以盘活等挑战。如何唤醒“沉睡”的企业、激活闲置资源,成为我市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课题。

  从“战略重组”到“切换赛道”:新动能的破局之路

  转机出现在2022年。周口依托“万人助万企”活动,积极对接外地优质企业,引入在铝合金电缆和新能源电缆领域技术领先的上市公司——洛阳河南通达电缆股份有限公司,推动其与久通电缆战略重组,成立河南通达久通电缆有限公司。

  “重组后,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切换赛道。”通达久通总经理赵大贝表示,团队调研发现,传统铜电缆成本高、同质化竞争激烈,而铝合金电缆质轻价优、导电性能好,更契合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。依托母公司技术优势,企业果断将主材由铜转为铝合金,淘汰低效产能,聚焦新能源电缆研发与生产。

  2022年6月,重组后的通达久通正式复产。仅半年即实现收入1亿元,沉寂的厂区重现活力;2023年收入达2.8亿元;2024年突破4.1亿元,产品覆盖光伏、风电、新能源汽车电缆等领域,客户新增宇通、比亚迪、理想等知名企业。

  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引擎。在母公司支持下,通达久通组建专业研发团队,每年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3%,已获21项专利,攻克了汽车高压电缆、大功率充电桩电缆等技术难题。2024年投入2000多万元新增3条新能源电缆生产线,预计年增产值2亿元,竞争力持续增强。

  “现在我们的电缆不仅在国内畅销,还出口海外,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。”惠斌说,如今厂里有160多名技术人员,不少是像他一样的“老久通人”,看着企业一步步壮大,大家的归属感越来越强。

  从“政府服务”到“环境赋能”:好生态的护航之力

  通达久通的快速发展,离不开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。

  “重组之初,我们担心改造和手续会拖慢进度。没想到‘首席服务官’主动上门,帮我们跑手续、协调资源,项目周期比预期缩短了至少三个月。”赵大贝说,川汇区配备的“首席服务官”定期走访,协助解决用工、物流、融资等问题,让企业能专注生产与发展。

  这样的服务不是个例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周口牢固树立“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大局”理念,以“万人助万企”为抓手,推出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举措:实施“标准地+承诺制”,实现企业“拿地即开工”;成立营商环境提升专班,建立“一对一”帮扶机制,精准服务重点企业与项目;通过资产重组、技术改造等方式,盘活了一批类似久通电缆的闲置资产,让“旧巢”引“新凤”。

  “想企业所想、急企业所急,是我们的责任。”周口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,高新区始终将解决企业“急难愁盼”放在首位,从政策扶持到要素保障,从手续办理到市场拓展,全方位支持企业“愿意来、留得住、发展好”。

  如今,通达久通已成为周口新能源产业的龙头企业。2024年企业利税达1100多万元;2025年前9个月,利税已实现1000多万元,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在周口,像通达久通这样通过转型重获新生的企业正逐渐增多,它们依托政策支持、把握市场趋势、专注技术创新,在“十四五”期间书写了从“困境”到“崛起”的奋斗篇章。

  站在“十四五”收官节点回望,通达久通的涅槃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史,更是周口推动产业升级、激发经营主体活力、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。未来,随着周口持续发力新能源、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将有更多企业在这片沃土扎根成长,为周口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动力。

  记者手记:

  从“沉睡”到“奔跑”,见证一家电缆企业的重生。

  走进通达久通的生产车间,机器轰鸣不绝,工人穿梭忙碌,与5年前“设备蒙尘、厂区寂静”的景象截然不同。这场采访,更像一次“重生现场”的见证。

  尼日尔客户核对数据时的专注、老员工谈及复工时的干劲、企业负责人聊“换赛道”时的笃定,都在诉说这家企业的蜕变。从2017年停产困境,到2022年重组焕新,再到如今收入破4亿元、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,通达久通的转折,藏着“选对赛道”的智慧,也离不开政府上门解难题的温度。

  “十四五”产业转型的答卷,从来不是抽象的数字。它是老厂房里重新转动的机器,是“老久通人”找回的归属感,是城市为企业搭台、让闲置资源“活”起来的实践。这场涅槃,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新生,更是周口这座城市产业升级的生动诠释。(记者 李艳华 实习生 刘长睿)

责任编辑:孙安平